一、建设背景与目标
面对复杂气候下的气象灾害防御需求,传统人工雨量观测在实时性、精度上已难以满足需求。为提升水文监测信息化水平,构建自动化雨量计监测系统,通过集成智能传感、无线通信与数据智能分析技术,实现降雨数据全自动采集、传输与处理,为防汛指挥、农业生产及水资源调度提供科学支撑。
二、系统硬件架构
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,核心组件包含三大模块,各模块参数与功能严格遵循行业标准:
RTU 遥测终端机遵循 SL180-2015《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》标准,集数据采集、存储、传输于一体。硬件配置含 SDI 接口、USB 接口、1 路脉冲雨量计接口及 1 路以太网接口(可外接转换模块);存储容量 512M,支持最大 256GB TF 卡扩展;供电电压 6-24V,待机电流<2mA(12V)、工作电流<8mA(12V)。具备柜门开启报警、“一包多投”(支持 3 个中心)功能,所有输入输出端口自带抗雷击设计,可省缺外置防雷模块。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符合 GB/T 21978.2-2014《降水量观测要求》,为降水量测量核心部件。雨量计筒直径 Φ200mm,分辨率可选 0.2mm 或 0.5mm,刃口锐角 40°~45°,输出方式为脉冲型。核心翻斗采用三维流线型设计(带下垂式弧面导流尖),翻斗轴套为一体化定位结构;工作温度 0~50℃、湿度<95%(40℃),测量准确度≤±2%,雨强范围 0~4mm/min(最大允许 8mm/min)。 供电组件采用 12V20W 太阳能电池板与 12V17Ah 蓄电池互补供电,确保标准工况下连续运行,极端天气自动切换低功耗模式维持核心功能。展开剩余76%三、通信传输设计
采用 “主备信道冗余” 模式,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:
主信道:优先选用 GPRS、3G、4G、以太网或 433 等传输方式,按降雨状态动态调整频率 —— 降雨时段每 10 分钟上传 1 次数据,非降雨时段延长至 12 小时 1 次。 备用信道:针对偏远信号盲区,集成卫星与短消息通信模块,支持主备信道自动切换及 GPRS、短信同时上报(短信格式可定制),确保灾害时数据不中断。 数据兼容:所有传输遵循水文监测相关通信规约,采用兼容设计,实现与各级水利平台无缝对接。四、安装部署规范
安装需符合 SL21-90《降水量观测规范》,分四步执行:
选址要求选择开阔地带,确保仪器承雨口周围 3~5 米内无高于承雨口的遮蔽物,避免低洼积水与雷击高发区。 基础制作室外安装需浇筑水泥基础:高度不低于 30cm,尺寸为 40cm×40cm 方形或直径 40cm 圆形,基础上平面需水平。 设备安装 雨量传感器:承雨口距地高度不低于 70cm(北方可沿用 1.2m,保障数据连续性),通过专用螺栓调节水平(使底座圆水平泡居中),再用对应规格螺栓紧固;接线时区分 GND(负极)、RAIN(雨量计接口),连接后取出翻斗固定件并倒水测试。RTU 终端机:按接口定义接线(VCC 接电源正极、TEST 接太阳能检测、PE 接防雷接地),所有线缆从机箱背部走线槽穿入,由底部进线口接入。太阳能组件:用专用螺栓固定电池板,避免磕碰损坏。 防雷措施连接户外传感器时加装防雷器;若用市电供电,需增加浪涌保护器,做好接地处理(接地电阻控制在合理范围)。 雨量传感器:承雨口距地高度不低于 70cm(北方可沿用 1.2m,保障数据连续性),通过专用螺栓调节水平(使底座圆水平泡居中),再用对应规格螺栓紧固;接线时区分 GND(负极)、RAIN(雨量计接口),连接后取出翻斗固定件并倒水测试。 RTU 终端机:按接口定义接线(VCC 接电源正极、TEST 接太阳能检测、PE 接防雷接地),所有线缆从机箱背部走线槽穿入,由底部进线口接入。 太阳能组件:用专用螺栓固定电池板,避免磕碰损坏。五、数据管理机制
构建 “边缘 - 云端” 双层处理体系,保障数据质量与安全:
边缘端处理:RTU 终端机对原始数据滤波,通过 Z 分数算法识别异常值,再经决策树模型二次验证;支持本地 USB 查询、历史数据导出(可选水位雨量或流量数据),自带 flash 与 TF 卡存储,掉电不丢失数据。 云端平台功能:接收数据后自动生成标准化报表与趋势曲线,支持多维度查询溯源;采用三级存储策略 —— 终端存最新数据、边缘节点备份半年记录、云端长期归档,满足不同应用需求。 远程管理:支持 RTU 终端远程配置、升级与重启,技术人员可通过软件平台备份配置、调试传感器(固件升级需专业支持,操作需专用密码)。六、维护保障体系
日常养护承雨口内壁需常擦拭清洁,发现异物及时清理;长期闲置时加盖保护;翻斗需定期清洗(用清水冲洗或脱脂毛笔刷洗,严禁用手触碰内壁),1 个月清理 1 次,3 个月必检 1 次。 定期校准每季度开展现场校准,用标准量雨筒对比测试,确保误差≤±2%;通过远程平台监控设备电压、信号强度,电池电压过低时自动推送维护提醒。 故障排查 无降雨数据:检查传感器信号、干簧管状态(失效需更换)、磁钢距离(过远需调整)、线路连接(脱落需修复),排除翻斗卡顿或仪器堵塞。数据偏差大:重新滴定调整翻斗翻转基点。无雨却收数据:处理插座浸水问题,重新密封接口;排查传输线路与采集装置故障。 无降雨数据:检查传感器信号、干簧管状态(失效需更换)、磁钢距离(过远需调整)、线路连接(脱落需修复),排除翻斗卡顿或仪器堵塞。 数据偏差大:重新滴定调整翻斗翻转基点。 无雨却收数据:处理插座浸水问题,重新密封接口;排查传输线路与采集装置故障。七、系统价值
该系统实现雨量监测从人工到自动化的转型,标准化设计保障数据可比,多模通信确保传输可靠,智能分析提升数据质量。实际运行中,需结合区域气候、地形优化站点布局,完善校准与维护机制,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,为水文监测业务提供全方位支撑。
发布于:湖北省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